2019-06-25 13:52:26
欧阳颐1 ,林康明1 ,李华2 ,冯向阳1
(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028;
2. 南宁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28)
摘要:目的 研究5 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胶饵,即1. 5% 乙酰甲胺磷、2. 15% 吡虫啉、0. 1% 氟虫腈、2. 15% 氟蚁 腙和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方法5种胶饵按国家标准《农药登记用卫生 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 部分:饵剂》( GB/T 13917. 7 - 2009) 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然后用每一种胶饵 毒杀死亡的试虫尸体,分别进行无选择摄食的连锁毒杀测定。结果5 种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毒杀率 14 d 均为100%。5 种胶饵毒杀的试虫对德国小蠊无选择摄食第1 轮连锁毒杀率均> 80%; 乙酰甲胺磷、吡虫 啉的第2 轮连锁毒杀率< 80%,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第2轮连锁毒杀率分别为98. 9%、97. 7%、92. 2%,后 3 种胶饵的连锁杀灭率无显著性差异; 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的第3 轮连锁毒杀率均< 80%; 毒杀率分别为 78. 9%、31. 1%和32. 2%; 氟虫胺的第3 轮连锁毒杀率仍明显高于氟虫腈、氟蚁腙。结论5种胶饵在实验室 条件下均有连锁杀灭德国小蠊的作用。无选择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有1 轮的连锁杀灭作用,氟虫胺、 氟虫腈、氟蚁腙具有2 轮的连锁杀灭作用。5种胶饵的第3轮连锁毒杀的杀灭率均< 80%。
关键词:胶饵; 德国小蠊; 连锁杀灭
中图分类号:R184. 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81( 2018) 05-0430-03
Laboratory chain efficacy of five kinds of gel bait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OUYANG Yi1 ,LIN Kang-ming1 ,LI Hua2 ,FENG Xiang-yang1
( 1 .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nning 530028,China; 2. Nanning Patriotic Health Campaign Committee Office,Nanning 53002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aboratory chain efficacy of five kinds of gel bait,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1. 5% acephate,2. 15% imidacloprid,0. 1% fipronil,2. 15% hydramethylnon and 1% sulfluramid,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 13917. 7 - 2009, laboratory efficacy test of five gel baits was carried out,using the cockroaches killed by 5 baits respectively in last test for sole choice feeding. Results The pesticide efficacies of 5 kinds of gel baits were 100% fourteen day after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irst chain test, all killing rates of the 5 baits reached 80%,with sole feeding with poisoned cockroaches above. In the second chain killing test, the efficacies of baits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acephate and imidacloprid were below 80%. Baits containing sulfluramid, fipronil,hydramethylnon respectively produced 98. 9%,97. 7% and 92. 2% killing rate. In the third chain efficacy test, sulfluramid, fiproniland,hydramethylnon baits respectively generated 78. 9%, 31. 1% and 32. 2% killing rate. Conclusion All of the five kinds of gel baits showed chain efficacies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cephate and imidacloprid showed efficacy only in the first chain killing test. Sulfluramid, fipronil and hydramethylnon showed efficacies i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hain killing test. All of the killing rates were below 80% in the third efficacy test.
Key words:gel bait; Blattella germanica; chain efficacy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项目( 编号: Z2015450) 。
作者简介: 欧阳颐( 1974 - ) ,女,湖南洞口县人,主任技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通信作者: 冯向阳,E - mail: 13077712341@163. com
引用格式: 欧阳颐,林康明,李华,等. 5 种胶饵对德国小蠊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 24( 5) : 430 - 432.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分布广泛,具有繁殖能力强、抗药性产生快等特点,已经成为很多城市 的优势种群,是一类危害极大的卫生害虫,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胶饵具有杀虫活性高、使用剂 量低、对人畜安全、遇水稳定、保湿性能好等特 点[1],成为首选的灭蟑药物。当前市场上胶饵品种繁多,不同成分各有自己的杀灭特点[2],为了解常用胶饵对德国小蠊的连锁杀灭作用,我们于2015— 2017 年对5 种胶饵进行了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成虫体型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成虫,雌雄不限,为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饲养室提供的敏感品系。
1.2 条件 温度( 26 ± 1 ) ℃ ,相对湿度( 60 ± 5) %。
1.3 胶饵 5 种胶饵,分别为:1 号1. 5% 乙酰甲胺磷; 2 号 2. 15%吡虫啉; 3 号0. 1% 氟虫腈 ; 4 号2. 15% 氟蚁腙 ; 5 号1% 氟虫胺,所有测试产品均在使用有效期内。
1.4 器材 室内药效测定使用器材为玻璃方箱 ( 70 cm × 70 cm × 70 cm) ; 连锁杀虫试验测试器材为 塑料圆缸( 直径14 cm、高16 cm) ,测试时在其内部上沿处涂抹一层宽约2 cm 的液体石蜡和凡士林1∶ 1的混 合物,以防测试时试虫沿缸壁爬出。
1.5 方法
1.5.1 室内药效测定方法参照《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GB/T13917.7-2009),对上述5种饵剂的药效逐一测定。具体方法如下:德国小蠊采用试验室饲养的敏感品系标准试虫,每次试验取30只德国小蠊放入玻璃方箱中。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后,在箱内一角放置待测饵剂,对角放置蟑螂饲料,中央放置盛有浸水棉球培养皿。同时设以正常饲料饲养的标准试虫为空白对照。逐日观察试虫死亡情况,并将死亡试虫取出,记数,死亡的试虫保存于4℃待用。连续观察至全部试虫死亡。测试重复3次,每次试验结束,清洗试验装置。上述药效试验试虫死亡率要求达到100%,符合A级药效要求后,毒杀死亡的试虫留做连锁毒杀试验使用。
1.5.2 连锁毒杀测定方法第一轮试验:取1.5.1中药效试验已经毒死的德国小蠊10只(以下称毒饵蟑螂),用9cm平皿盛放,分别放入到测试塑料圆缸中。另将30只德国小蠊标准试虫放入缸中,同时正常供水,每天观察并记录德国小蠊死亡数。每组试验重复3次。空白对照组以物理方法处死的德国小蠊代替毒饵蟑螂尸体,其他试验方法相同。试验观察14d为止。试验中若空白对照组死亡率大于20%,试验重做。
试验组出现以下结果:①14d观察试虫死亡率<80%的,试验结束。②14d观察试虫死亡率≥80%,继续下一轮试验。下一轮试验即以上一轮试验毒死的试虫为毒饵蟑螂,重复上述试验,直至德国小蠊死亡率<80%,试验结束,记录该胶饵无选择条件下连锁毒杀德国小蠊的轮数及每轮试验中死亡的蟑螂数。
1.5.3 数据处理及评价重复测试所得数据按公式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空白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空白对照死亡率为5%~20%,应进行校正;空白对照死亡率>20%,试验作废。公式为:P=(K/N)×100,式中,P为死亡率,K为死亡虫数,N为处理总虫数。用SPSS11.5对5种胶饵的各次连锁试验的毒杀死亡率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效 试验5种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结果(下图)。5种胶饵在14d内均能毒杀全部德国小蠊,致死率为100%。
5 种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结果
注: 死亡数及死亡率均为试验14 d 结束时试虫的累积死亡数、死亡率。
2.2 连锁毒杀试验
以5种胶饵药效试验毒杀死亡后的试虫为毒饵,在无选择的条件下对德国小蠊3次的连锁毒杀室内药效结果(下图),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的胶饵第1轮连锁毒杀作用均较强,毒杀率为86.7%~100%,但1.5%乙酰甲胺磷毒杀率明显低于其他4种成分的胶饵的毒杀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异(χ2=12.857,P<0.01);5种胶饵的第2轮连锁毒杀结果杀灭率由高到低顺序为氟虫胺(98.9%)>氟虫腈(97.7%)>氟蚁腙(92.2%)>吡虫啉(70.0%)>乙酰甲胺磷(18.9%),经统计学分析,氟蚁腙和吡虫啉的第2轮连锁毒杀率存在明显差异(χ2=14.504,P<0.01);而比较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3种胶饵的第2轮连锁毒杀率不存在明显差异(χ2=6.4357,P>0.05),表明5种毒饵的第2轮连锁毒杀效果出现差异,吡虫啉和乙酰甲胺磷的胶饵第2轮连锁毒杀效果不如其他3种成分的胶饵。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3种胶饵的第3轮连锁毒杀率存在明显差异(χ2=53.685,P<0.01),表明这3种毒饵的第3轮连锁毒杀效果出现显著性差异,氟虫胺第3轮连锁毒杀优于氟虫腈、氟蚁腙,但毒杀率<80%,药效明显下降了。
5种胶饵无选择摄食条件下对德国小蠊连锁毒杀14d 的药效结果
注: * 死亡数及死亡率均为试验14d 结束时试虫的累积死亡数、死亡率;**对照组以人工处死的德国小蠊代替胶饵毒死蟑螂尸体。
3 讨论
有较多报道认为胶饵具连锁杀灭蟑螂的作用[3-5],克服了传统灭蟑方法的缺点,对蟑螂引诱力强、适口性好,具有速效兼有持效性长、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各种环境灭德国小蠊的主要剂型[5]。以往的研究证明连锁杀灭德国小蠊的原理是充分利用种群具有的3个生物学特性,即:①刚从卵鞘中孵化出幼龄若虫在巢穴内不外出;②带卵鞘雌虫大多数时间在巢穴内,取食较少,甚至不食;③每晚巢穴内总有一部分蟑螂不外出。让胶饵发挥毒效相对缓慢的并在自然界衰减缓慢的药效作用,可以任外出活动的德国小蠊取食后有足够的时间回到巢穴,将粘染在口部、触须、体表、足部上的胶饵带回栖息场所,使得在巢中的德国小蠊成若虫能充分吃到中毒德国小蠊排出粪便和死亡的尸体,才能充分发挥连锁灭蟑作用[6]。但各种成分的胶饵的连锁杀灭效果在现场应用中的确出现了明显的差别[3-6],通过本次实验室连锁毒效试验发现,不同成分的胶饵对德国小蠊的连锁毒杀作用是不相同的;乙酰甲胺磷胶饵自然界中吸收水分后变成甲胺磷毒杀德国小蠊后,其毒杀成分在死亡的德国小蠊体内和自然界降解较快,因此它的连锁毒杀作用时间较短,实验室连锁药效仅具备一次连锁杀灭作用。含氟制剂(包括: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作为一类全新的胃毒剂,它们具有较为独特的毒杀德国小蠊的作用机制[5],如有研究报道德国小蠊取食氟蚁腙饵剂后,50%的氟蚁腙有效成分以未被代谢的完整分子形式通过粪便排泄出来,通过若虫和成虫的食粪行为达到二次连锁杀蟑效果[7-9]。同时,由于德国小蠊有啃食死亡在巢中个体的习性,实验室连锁杀灭药效试验显示出它们优异的二次连锁毒杀效果。而这类全新的杀虫剂又具有能对氨基甲酸酯、菊酯类杀虫剂等已产生抗性的德国小蠊的较强毒杀作用,提示出这类有较强连锁杀灭作用的药物在现场防治中可以持续杀灭全巢的德国小蠊,甚至在短期内对再次从外部入侵的德国小蠊同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吡虫啉同样具有二次连锁杀灭德国小蠊的作用,但毒杀效果不如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
参考文献
[1] 蔡恩茂. 灭蟑胶饵现场效果观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1 6( 2) :131 - 132.
[2] 梁铁鳞,何上虹. 杀蟑毒饵[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17 ( 4) :311.
[3] 宋世佩,陈晨,邓致荣,等. 3 种灭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灭效研 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 010,1 6( 1) :37 - 39.
[4] 王永明,王东,彭文广. 0. 5%茚虫威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二次 杀灭效果的观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 ( 4 ) :347 - 348.
[5] 冯向阳,费守华. 应用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 3) :277 - 280.
[6] 蔡恩茂,殷为申,王国强. 9 种灭蟑胶饵对野外品系德国小蠊的 灭效观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 19( 4) :323 - 325.
[7] 韩墨,沈源峻,韩金一. 氟蚁腙灭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灭效观 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 010,1 6( 1) :23 - 24.
[8] 姜志宽,吴光华. 蟑螂防治( 二) ——— 蟑螂的生态习性与常见种 类[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 009,1 5( 2) :169 - 172.
[9] Buczkowski G,Scherer CW,Bennett GW. Horizontal transfer of bait in the German cockroach:indoxacarb causes secondary and tertiary mortality[J]. J Econ Entomol,2008,1 01( 3) :894 - 901. ( 收稿日期:2018-01-08)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
长按二维码-存储图像-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选取二维码-点击关注。
或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搜索“虫虫战队”,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