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7 10:08:03
瘤缘蝽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四川、福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印度、马来西亚等。
形态特征
头部
头小,短于前胸背板,单眼2个,触角4节,具粗硬毛。
胸部
前胸背板具显著的瘤突;侧接缘各节的基部棕黄色,膜片基部黑色,胫节近基端有一浅色环斑。
身体
成虫长10.5~13.5毫米,宽4~5.1毫米,褐色。
足
后足股节膨大,内缘具小齿或短刺,喙达中足基节
昆虫档案
瘤缘蝽的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和分散于寄主作物的地上绿色部分,在茎秆、嫩梢、叶柄、叶片、花梗、果实上刺吸危害,但以嫩梢、嫩叶与花梗等部位受害较重。果实受害局部变褐、畸形,叶片卷曲、缩小、失绿,刺吸部位有变色斑点,严重时造成落花落叶,整株出现秃头现象,甚至整株、成片枯死。有假死习性。
昆虫生活史
生活史复杂,为不完全变态,卵生。在我国南方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在菜地周围土缝、砖缝、石块下及枯枝落叶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全年6~10月危害最烈。卵多聚集产于辣椒等寄主作物叶背,少数产于叶面或叶柄上,卵粒成行,稀疏排列,每块4~50粒,一般15~30粒。
卵
初产时金黄色,后呈红褐色,底部平坦、长椭圆形,背部呈弓形隆起,卵壳表面光亮,细纹极不明显。
初孵若虫
头、胸、足与触角粉红色,后变褐色,腹部青黄色;低龄若虫头、胸、腹及胸足腿节乳白色,复眼红褐色,腹部背面有2个近圆形的褐色斑。
高龄若虫
与成虫相似,胸腹部背面呈黑褐色,有白色绒毛,翅芽黑褐色,前胸背板及各足腿节有许多刺突,复眼红褐色,触角4节,第3~4腹节间及第4~5腹节间背面各有一近圆形斑。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
长按二维码-存储图像-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选取二维码-点击关注。
或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搜索“虫虫战队”,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