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战队 > 虫虫百科 > 其他 >

蜱虫引起的莱姆病

2019-04-23 10:01:43

  “我已经接受死亡的可能,甚至感觉自己的身体停止运转,我感觉到自己在慢慢沉入水底,就像我浸入水中,而我需要的是上来呼吸一口气;就像我在河里被湍流带走,无法呼吸。”——美国的摇滚天后艾薇儿患莱姆病后的回忆

蜱虫引发的莱姆病让艾薇儿患病并隐退5年时间

蜱虫引发的莱姆病让艾薇儿患病并隐退5年时间

  莱姆病在过去的五年里一直困扰着这位音乐天后,使她痛苦不堪,音乐事业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足以见莱姆病的可怕。

2018年9月艾薇儿复出后,新单曲《Head Above Water》即描述的其感染莱姆病后的状况

2018年9月艾薇儿复出后,新单曲《Head Above Water》即描述的其感染莱姆病后的状况 

Q:那么莱姆病到底是什么?

A:简单来说,莱姆病是由一种被称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的微生物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经蜱叮咬吸血后传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皮肤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ECM)损害为特征;中期以心脏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晚期以关节炎和神经症状为主。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

莱姆病发现史到底是什么样的?

  莱姆病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75年因发现地在美国康州的老莱姆镇而被首次命名,该病目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海县发现莱姆病。莱姆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全世界30多个国家发现本病。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和西部,加拿大的东南部,欧洲的中部及北部,亚洲东部和北非,虽然澳洲和南美洲也有病例报道,但迄今没有病原学证据。

莱姆病的传播途径

  概括一下来说,莱姆病的致病微生物主要为伯氏疏螺旋体,该微生物的传染源(即贮存宿主)主要为啮齿类动物;传播媒介为吸血蜱虫;人群普遍易感。

美国CDC发布的莱姆病传播途径(cycles of lyme disease)

美国CDC发布的莱姆病传播途径(cycles of lyme disease)

莱姆病的传染源及贮存宿主

  莱姆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能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动物较多,包括鼠、兔、蜥蜴、鹿、麋、狼、鸟类等野生脊椎动物及狗、马、牛等家畜。根据在自然界的分布、作为蜱的寄生的意义和是否参与螺旋体的传播,传染源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啮齿类动物由于数量多、分布广,不仅能耐受高水平的螺旋体血症,而且直接参与螺旋体的生活周期,是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贮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蜱虫是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蜱虫是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莱姆病的传播媒介

  莱姆病经证实确定的传播媒介主要为肩突硬蜱(I. scapularis)、太平洋硬蜱(I. pacificus)、箅子硬蜱(I. Ricinus)、全沟硬蜱(I. persulcatus)及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m)。某些其他蜱类及吸血节肢动物(软蜱、蚊、吸血蝇、蚤)也可携带伯氏疏螺旋体,但它们在本病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尚待研究。蜱虫能传播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同时引起脑炎、蜱传出血热、野兔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疾病。通常,人体只有被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才有可能发病。

预防蜱虫叮咬的防护措施

  1、穿防护服:穿紧口鞋,穿色彩鲜艳的长裤,将裤口扎起,上衣下摆扎起并束紧腰带;领口围毛巾,戴帽子。

  2、凡经过有蜱林区、草地时,应疾步快行,尽量不逗留,需要休息时,应选择无蜱或蜱少的地方,不要躺卧在草地上,不得将脱下的衣服随意地放在草地上或挂在树枝上。

  3、涂驱避剂、避蚊胺和避蚊酮对蜱也有很好的驱避效果,其软膏或乳剂可直接涂抹于皮肤外露部位。水剂和乳剂也可用来喷洒和浸泡衣服,干后穿用。

  4、在有蜱地区作业、劳动时,应随时搜查附着于衣服和身体上的蜱,离开后应再检查一次。

研究表明蜱传莱姆病与叮咬时间有关,及时拔掉附着在身上的蜱,能有效的降低发病率。

  一旦发现有蜱虫钻入皮肤,不要使劲拉拽,这样容易使其身体断裂,头部残留在皮肤内,造成发炎,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比较好的驱逐方式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其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或者用烟头轻轻熏烫蜱虫身体,使其自行退出。如果发现蜱虫咬伤的部位出现环形游走的红斑务必要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否则就会延误病情。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

衣鱼虫怎么消灭? 梅雨季来袭,千足虫怎么消灭?
相关资讯

虫虫战队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存储图像-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选取二维码-点击关注。

或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搜索“虫虫战队”,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