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7 15:41:38
左:玛蠊 右:横带全蠊
玛蠊 Margattea sp. (姬蠊科 Blattellidae)
【识别要点】小型种类,黄褐色,下颚须第3,4节比第5节长。前胸背板中域具红褐色径向长斑纹。前后翅发育完全。腹部第8背板特化,具一簇毛。
【分布】四川。
横带全蠊 Allacta transversa Bey-Bienko (姬蠊科 Blattellidae)
【识别要点】体小型,前胸背板中域具两条棕褐色纵向弧状纹,两侧为大型不规则黑褐色板块;前翅前缘色浅、透明,其余黑褐色,翅脉白色,形成黑白方格状“花翅”。
【分布】海南。
锯爪蠊
锯爪蠊 Chorisoserrata sp. (姬蠊科 Blattellidae)
【识别要点】本种活体呈淡绿色,针插标本呈浅褐色,体修长,头顶扁平且平截;前胸背板平、椭圆形、透明。
【分布】海南。
大光蠊
大光蠊 Rhabdoblatta takahashii Asahina (硕蠊科 Blaberidae)
【识别要点】体大型;前胸背板后缘突出呈钝角;后足跗节长度短于其余几节之和,下缘具2列刺。
【习性】夜出性昆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多栖息在林下。
【分布】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湖北、江西、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越南、缅甸、新加坡。
左:黑背纹蠊 右:刻点球蠊
黑背纹蠊 Paranauphoeta nigra Bey-Bienko (硕蠊科 BlabeDeride)
【识别要点】体中至大型,黑色。前胸背板两侧及前缘具淡黄色环纹;前翅基部前缘、臀区淡黄色或黄色,部分个体基部臀区黄色斑纹消失。足黄褐色或黑褐色。腹部背板及腹板具黄黑相间的斑纹。
【分布】云南、广西、海南。
刻点球蠊 Perisphaerus punctatus Bey-Bienko (硕蠊科 Blaberidae)
【识别要点】体中小型,无翅。前胸背板发达完全遮盖头部,背部圆,腹面平。能卷曲成球状。
【习性】遇到危险时卷曲成球状,保护自己;有时也可以将若虫卷入,保护起来。
【分布】海南、云南。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
长按二维码-存储图像-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选取二维码-点击关注。
或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搜索“虫虫战队”,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