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 09:35:00
2014年9月第11次调查中,保持完好的装置共计2860套,将这2860套装置作为样本。该样本在11次调查中的结果如下:
白蚁
入站率
入站率即白蚁入站的装置数量占样本的百分比。因为白蚁活动与温度及季节有关,所以将入站率按不同年份与不同月份(时间段)进行比较。
1、不同年份的入站率:2011—2014年每年每次调查的时间及入站率见表1-4所示。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2011—2014年每年的入站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图1-18;对比4年调查中每年每次的平均入站率可知,2012年与2011年相差不大,2014年与2013年相差不大,但后两年比前两年大幅度下降。前两年入站率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该小区内白蚁种群数量较多,而装置对白蚁不具有主动诱集作用,白蚁进入装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导致在前2年的入站率相差不大。《成都市白蚁种类与危害研究》中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地区白蚁种类以黑胸散白蚁为主,而通过对白蚁活体及活动痕迹的鉴定,装置内白蚁均为散白蚁;散白蚁具有群体小、活动范围小的特点,离装置较远的群体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进入装置,但可能随着调查(诱集)时间的增加而进入装置。后两年的入站率相比前两年有所下降,可能是经过喷粉处理后,离装置较近的白蚁进入后被灭杀而较远群体的迁入造成的。
调查时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
3月 | 9.86% | 3.92% | 3.08% | |
6-7月 | 14.48% | 6.08% | 8.53% | |
8-9月 | 16.12% | 16.05% | 10.00% | 9.65% |
9-10月 | 6.85% |
表1-4 2011—2014年每年每次调查的时间及入站率
图1-18 2011—2014年不同年份的入站率平均值与标准误
2、不同月份(时间段)的入站率:2012—2014年的3月、6—7月与8—9月的入站率见表1-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这3个时间段每次的平均入站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图1-19;对比3个时间段每次的平均入站率可知,8—9月的入站率最高,6—7月次之,3月最低。根据文献,黑胸散白蚁的活动在温度影响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温低于10℃,开始回巢,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0℃以上开始出巢活动,气温上升到15℃后,才大量出巢活动。根据成都地区2008—2014年的气温状况,黑胸散白蚁在这几年的3月左右开始活动,5—9月活动剧烈,11月以后活动减弱;结合3个不同时间段入站率差异不显著可知,在每年的3月、6—7月与8—9这3个时间段均适合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 | 3月 | 6 —7月 | 8 —9月 |
---|---|---|---|
2012年 | 9.86% | 3.92% | 3.08% |
2013年 | 14.48% | 6.08% | 8.53% |
2014年 | 16.05% | 10.00% | 9.65% |
表1-5 2012—2014年9次调查的时间及入站率
图1-19 2012—2014年不同月份(时间段)的入站率平均值与标准误
在使用监控喷粉技术将白蚁灭治完后,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以防再次发生白蚁危害。联苯菊酯成分的白蚁药附着力强,光照稳定、降解慢,趋避性强。同时联苯菊酯的残效期也很长,在趋避预防处理比较理想的条件下,可预防土壤和木材5-10年不受白蚁侵蚀。
阅读量:
扫一扫,关注更多虫虫战队资讯
长按二维码-存储图像-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选取二维码-点击关注。
或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搜索“虫虫战队”,关注即可。